抑郁症是什么?
抑郁症是抑郁障碍的一种典型情况。
抑郁症是一种患病率高、临床治愈率高的精神障碍,但由于老百姓对该病认知不足,导致坚持接受正规治疗的患者较少,因此也有接受治疗率低、复发率高的特征。
它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,部分患者有存在自伤、自杀行为,可伴有妄想、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,严重时可能发生抑郁性木僵,可表现为面部表情固定、对刺激缺乏反应、话少甚至不言语、少动甚至不动等。
抑郁症发作时一般表现为情绪低落、兴趣减退、精力缺乏等。
抑郁症的病因有哪些?
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,大量研究资料提示遗传因素、神经生化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等对本病的发生均有明显影响。
抑郁症有哪些诱发因素?
本病尚无明确诱发因素,但目前来看,应激性生活事件、悲观的人格特质、有其他精神疾病史、有严重的慢性疾病、酗酒、滥用药物等与抑郁症发作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。
抑郁症的症状
抑郁发作的表现可分为核心症状群、心理症状群与躯体症状群三方面。
既往常以“三低”概括抑郁发作,即为情绪低落、思维迟缓、意志活动减退,这三种症状被认为是典型的重度抑郁的症状,但这些典型症状并不一定出现在所有的患者中。
核心症状群
情绪低落
自我感觉到的或是他人可观察到的情绪低沉、苦恼忧伤,觉得痛苦很难熬过去,感觉不到开心,甚者觉得度日如年、生不如死,常常愁眉苦脸、唉声叹气。
几乎每天都存在低落的心境,一般不随环境变化而变化。
兴趣减退或快感缺失
凡事都提不起兴趣或是兴趣下降,对以前的爱好丧失热情,失去了体验快乐的能力,不能从平日从事的活动中收获乐趣。
即使有一些简单的活动比如看书、看电视,其主要目的也只是消磨时间,无法从中获取快乐。
心理症状群
焦虑
表现为心烦、担心、紧张、胡思乱想、担心失控或发生意外等。
思维迟缓
自觉反应迟钝、思考问题出现困难、决断能力下降、言语减少、语速变慢、音量降低,严重者应答及交流也会出现障碍。
认知症状
主要表现为对近期发生事情的记忆能力下降、注意力障碍、信息加工能力减退、对自我和周围环境漠不关心等。
严重时会产生“三无症状”,即感到无用、无助和无望。
·无用:自我评价降低,认为自己生活毫无价值、充满失败、一无是处。
·无助:感到自己无能为力、孤立无援。
·无望:认为自己没有出路、没有希望、前途渺茫。
自责自罪
对自己既往的一些轻微过失或错误痛加责备,严重时会产生深深的内疚或是罪恶感,认为自己罪孽深重,必须受到社会的惩罚。
自杀未遂和行为
严重的抑郁患者常伴有消极自杀的观念和行为,自杀观念常常比较顽固、反复出现,
所采取的自杀行为往往是计划周密、难以防范的,因此,自杀行为是抑郁障碍最严重的、最危险的症状。
精神运动性改变
可出现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。
·迟滞: 表现为动作迟缓、思维缓慢、活动减少、生活懒散、疏远亲友、回避社交、工作效率下降、不注意个人卫生,严重者会发展成少语、少动、少食或不语、不动、不食,即“抑郁性木僵”状态。
·激越: 脑中会不由自主的反复想一些没有目的的事情,思维内容没有条理,因而在行为上表现出烦躁不安、不能控制自己,甚至会出现攻击行为。
精神病性症状
严重的抑郁障碍患者可出现幻觉或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。
自知力
·部分抑郁障碍患者能够主动求治并描述自己的病情和症状,此为自知力完整。
·严重的抑郁障碍患者可能缺乏对当前状态的正确认识,甚至完全失去求治愿望,此为自知力不完整或缺乏。
躯体症状群
睡眠障碍
表现为入睡困难、睡眠轻浅、多梦、早醒、睡眠感缺失等。其中,以入睡困难最为多见,一般比平时延时半小时以上,而早醒则最具特征性,一般比平时早醒2-3小时,醒后不能再入睡。
饮食及体重障碍
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。
精力丧失
表现为无精打采、疲乏无力、懒惰。
抑郁情绪晨重夜轻
抑郁情绪常在晨起后加重,在下午和晚间则有所减轻,此症状是“内源性抑郁”的典型表现之一。但是部分心因性抑郁障碍患者的症状则可能在下午或者晚间加重,与前述相反。
性功能障碍
可以是性欲的减退乃至完全丧失、出现性功能障碍。
其他非特异性躯体症状
如头痛、背痛等躯体任何部位的疼痛,还可有口干、出汗、视物模糊、心慌、胸闷、恶心、呕吐、胃部烧灼感、尿频、尿急等多种表现。
就医
当自觉有长期情绪低落、对凡事都提不起兴趣或是兴趣下降,甚至伴发反应慢、思维迟缓、记忆力下降等疑似抑郁症表现时,应及时求助医生,此外,家属或亲友发现亲人、朋友有前述表现时,也应积极鼓励其就医。
对于已经确诊抑郁症的患者,应严格遵医嘱治疗,并坚持定期复诊,即使经治疗病情已得到有效控制,如果生活中出现重大变故,或感到有抑郁症发作的迹象,也应及时就医。
抑郁症有哪些特殊注意事项?
患者一旦出现自残或自杀倾向,应立即就诊。应严格遵医嘱用药,切忌擅自减药甚至停药。
抑郁症怎么预防?
由于目前抑郁症病因尚不明确,因此无确切、直接的方法可预防抑郁症。日常多多关注自身的情绪及压力管理、与亲友保持沟通、必要时及时求助专业人士等,对抑郁症的预防有积极的意义。此外,对于已确诊过抑郁症的患者,积极配合医生治疗、坚持定期随访、积极获取家属及朋友的支持等,可有效预防疾病复发。